5. 很多中国学生学的是数学式语法而不是英语语法

很多人用对待初等数学的方式对待英语,这是一种过分简单化的看法,或者说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和做法。

初等数学其实没什么意思,因为太简单。一切都是确定的,无懈可击的。了解一些无须理解争论的 “公理”,然后再推演或者干脆记忆一堆 “定理” 和 “公式”,而后就可以做到 “无懈可击” 的证明,或者 “正确无误” 的结果。英语语法(事实上所有语言的语法都如此)则很复杂。语法里面很少有公理、定理,更多的是带有众多例外的 “规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好语法显然要比学好初等数学难出许多,干脆不是同一个层面上的事情。

我读高中的时候按照我们国家的习惯被分到所谓的 “理科班”。仅凭直觉就知道大多 “理科生” 的所谓优越感是自以为是的幻觉而已。到了微积分和概率统计,数学才真正妙趣横生。因为这个时候,数学已经开始处理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 生活的关键本质就在于其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然而那些当初 “充满优越感幻觉的理科生” 早就不再对数学 “感兴趣” 了。

数学也好,英语也罢(或者说任何其他一种语言),其实各自都是描述这个世界的众多方式之一。初等数学(例如算术、代数、几何等等)只是被用来描述这个世界的某一部分,而语言则担负着 “尽量描述整个世界” 的任务,所以显然要比初等数学复杂得多,并且无法做到 “完美” 或者 “相对完美”。

要了解语法的本质。本质上来看,语法并不是 “规定你应该怎么说”,而是 “尽量”“系统地” 解释 “人们为什么普遍这么说”。所以,不能把语法规则当作数学公式,语法规则并不保证按照它拼凑出来的句子一定有意义并且正确。“I saw blue and red snowflakes flying in the river.” 这样的句子,其实没有什么语法规则上的错误,但通常会被认为是明显荒谬的并且毫无意义的。

任何自然语言的语法总是由许多的充满例外的规则构成。这个事实是造成许多第二语言习得者对语法憎恨或者厌恶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这种憎恨和厌恶,实际上是 “头脑简单”、“思考粗暴”、“天真幼稚” 的表现。想想吧,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有例外的规则” 无处不在,而相反的 “没有任何例外的规则” 相对要少很多,甚至几乎到了现实中很多存在的地步。杀人肯定是犯罪,要判以重刑,但是,如果杀人者是未成年人,刑罚肯定是不一样的;两厢情愿的性爱是无罪的,但是,如果其中一方小于 14 岁而另外一方大于 18 岁,情况就非常不同了。

不要对语法规则感到不耐烦。恰恰是这种不耐烦使得很多人失去了原本可以掌握最重要的工具之一,英语。学英语或者干脆直接用英语没有什么捷径,但肯定有窍门。重要的窍门之一就是保持耐心。这么说太笼统。重要的是,凭什么保持耐心呢?凭了解,透彻的了解。刚刚提到语法的本质只是解释 “人们为什么普遍这么说”,如此看来,就真没有什么理由去 “背” 语法规则了;应该做的是去尝试着 “理解” 语法规则,理解了,就等于记住了。采用 “理解” 这个动作的人,显然比采用 “背” 这个动作的人更容易拥有耐心。再比如,了解到语法不过是 “尽量地系统化了的有例外的规则之集合”,就更容易保持耐心了。不再会觉得那些例外可恨了,只觉得那些例外只是自然存在的而已。不再为语法书的体系而感到困惑了,而是清楚能做到这样 “颇有体系” 已经非常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