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财团:资产均超万亿,个顶个的神秘!

央企是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往往在重要产业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央企往往是实力和规模都很强的企业。事实也是如此,在每年世界500强榜单中,中国上榜企业位居世界第一,而央企占比就超过三分之一。

根据国资委官网发布的信息,中国最新的央企数量为98家,今年又新增了一家大型央企,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于今年4月正式成立,但总部不在北京,而是在雄安新区。要知道,大多数央企总部都设在北京,而中国卫星网络集团仍然是雄安新区唯一的央企,注册资本100亿,这家中央企业也由国资委直接监管。

而今天要说的四大企业不仅是100%的中国企业,更是中国实力相当的四大财团,它们是华润集团、保利集团、中信集团和招商局集团。这四个财团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是中央企业,对于央企,我们会觉得他们“有钱有势”,背景和实力惊人,那么四大央企中,哪家实力最强?

财团榜首:招商局集团

招商局集团对于我国众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招商局集团的创始人是李鸿章。1872年,李鸿章创办了招商局集团的前身航运公司,自清代建立以来,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如今的招商局集团是中国第一家跨国企业巨头,招商局集团的集团业务非常广泛,三大核心产业是:交通运输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与服务、金融投资与管理、房地产开发与运营。

作为中国的头号财团,通过其公开的“成绩单”,还能够让招商局集团的杰出表现更加的“具体化”。去年年末,招商局集团的总资产已经超过10万亿,达到10.4万亿。甚至比同一时段,俄罗斯一年的GDP总值还要高(9.05万亿)。此外,该企业还在全球拥有50多个港口,是中国第一家港口运营商,它不仅是全球海运领域的巨头之一,也是中国第一家公路投资运营商。

财团第二名:中信集团

1979年由荣毅仁创办,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国家正部级中央企业。近40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中信集团的实力规模已经大得无法比拟。中信集团拥有我国最大的证券公司之一中信证券,以及最大的信托公司之一中信信托。截至目前,中信总资产已超过8.2万亿,仅次于中国招商局集团,被誉为“中国第二财团”,2020年营收规模超过5000亿,净利润达618亿元。

作为一家老牌民族企业,中信的业务涉及的领域几乎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虽然对于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来说,中信的核心业务是金融,是大众耳熟能详的中信证券、信托、中信银行等,但中信的业务范围也涉及工程承包、建筑、高端制造等多个行业,而且他们都是行业中的佼佼者。

财团第三名:华润集团

华润集团总部设在香港,也是香港四大中资企业之一,华润集团于1983年由华润公司改制为华润股份有限公司,自2003年起接受国资委监督管理。目前,华润集团旗下拥有六家上市公司:华润电力、华润水泥、华润医药、华润燃气、华润啤酒和华润置地。

目前,这个集团总资产超过1.8万亿元,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6800亿元,净利润60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华润旗下有200多家企业,其中一级核心企业17家,全球员工超过40万人,仅此一项就足以与韩国三星财团抗衡。此外,华润集团旗下还拥有众多知名品牌,如华润万家超市、怡宝水、万象城、雪花啤酒等。

财团第四名:中国保利集团

其实说到保利,最受称赞的就是2000年,该集团以2800多万元的资金拿下被八国联军掠夺的圆明园文物,至此流放国外140多年的国家瑰宝终于回归。截至目前,保利集团资产规模已达1.1万亿,2020年营业收入规模达2400亿,净利润超过400亿。

保利科技有限公司是保利集团的前身,成立于1993年。隶属于国资委监管的大型央企集团,它最初负责军事装备的净出口,如今保利集团的业务主要涉及国际贸易、房地产开发、文化艺术经营、矿产资源开发等多个领域,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2019年7月,保利集团与中国丝绸工业集团重组,中国丝绸工业集团并入保利集团。

虽然保利的净资产和营业收入不如前三家财团,但保利所涉及的业务对国家意义重大,保利旗下所涉及的业务板块包括军民品贸易、文化艺术等领域。同时,保利还是国内房地产行业的“龙头”,是军事装备出口的“王者”,每年创汇超百亿。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知道中国“四大财团”的资本实力都超过1万亿,如果将这四个财团的资产加起来,总资产达到21万亿元,不仅超过了许多国家的GDP权重,这样的资本实力,乃至在国际上的众多巨头企业都能相媲美的。

中国的四大财团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做不到的,它们的产业可以说是触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与韩国的三星集团、洛克菲勒家族和罗斯柴尔德家族不同,产业虽然也是各方面都有,但并不是由私人或家族控制,而是在中国国资委的管辖之下。

下一节:这两天有很多小伙伴让我说说某想的事情,作为一家年销售额4000亿,世界排名150位左右的巨型企业,居然能把口碑弄到这个地步,也算是现代社会的一大奇观了。确实值得说说。

按照习惯,这种企业,如果盯着那十几亿几十亿的“小数目”,有点小气。我们从某想三十多年的发展脉络出发,捋一下他如何走到今天这个地步的。本文力求客观不带情绪,也希望大家能客观看待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