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必备的基础思考工具

界定问题后,我们正式进入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第二阶段——分析问题。在分析问题阶段,我们将一起学习如何快速、有效地构建一个高质量的框架,以及如何淘汰非关键的问题、抓住解决问题的重点(见图2.4.1)。

图2.4.1 系统分析与解决问题五步法图2.4.1 系统分析与解决问题五步法

构建框架是系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第二个关键点。在构建框架过程中,我们将系统地使用部分久经锤炼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如逻辑树、MECE),以及部分经本文作者独家改造的工具和方法(如基于思维导图改进的逻辑思维导图)。下面就让我们先简单的了解这些工具和方法吧。

逻辑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发散型思维可视化的工具,台湾地区又称为“心智图”。标准的思维导图呈现从中心向四周层层放射的形状,看起来像一只八爪章鱼。由于思维导图的发射状结构与人类大脑中的神经网络的记忆构造十分相似,因此可以加快阅读者对图中信息的理解速度和加深记忆程度。

思维导图由英国人托尼·博赞(Tony Buzan)于1974年开发。托尼·博赞1942年生于英国伦敦,是英国头脑基金会的总裁,世界著名心理学、教育学家。他因发明思维导图这一简单便捷的思维工具,以“大脑先生”(Mr. Brain)闻名世界。

目前流行最广的思维导图类型是博赞思维导图,这种类型的思维导图主要强调发散思维,其价值在于:

  • 从中心向四周层层放射的结构有利于激发联想,通过一个节点上的关键词激发出更多的关键词;
  • 形象的图示和丰富的色彩可刺激人的大脑,起到激发思维的作用;
  • 通过将知识以放射状结构和可视化呈现,可大幅提升个人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记忆力。

典型的博赞思维导图如图2.4.2所示。

图2.4.2 博赞思维导图图2.4.2 博赞思维导图

不过博赞思维导图的发散思维主张自由发散联想——围绕一个思维起点想到什么就画上什么,不要求节点与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想到即合理——因此也有其使用的局限:

  • 不利于逻辑关系要求高的思考或知识框架的构建;
  • 不利于逻辑清晰地对外呈现。

本书提出的逻辑思维导图是在博赞思维导图的基础上改进的一种思考工具,既保留了博赞思维导图的放射状的结构、形象的图示以及丰富的色彩以助于思维的发散,又引入了严谨的收敛性思维,将发散的思维结果进行逻辑性地归纳,以满足思维导图在高效思考应用上的需要(见图2.4.3)。

图2.4.3 逻辑思维导图图2.4.3 逻辑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不同层面,例如,在商业上,可以用于规划工作、构思PPT;在学习上,可以用于记录笔记、写作文章。市面上有很多绘制思维导图的软件,比较流行的有MindManager、Xmind和Free Mind等。

逻辑树

逻辑树是全球顶级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推广的思考问题的工具。形式上,逻辑树就像一棵平躺着的大树,最左边是“树根”(目标/问题的起点),朝右后方开枝散叶,用逻辑结构排列项目,使所有的项目(枝干和树叶)呈现扇形的展开,并以线条连接每个项目,直至抵达最右方的终点——树叶。

逻辑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问题/议题分解的方法,其价值主要有以下三点:

  1. 对问题/议题/假设层层有序分解,有助于理清思路,不做重复和无效的思考;
  2. 可有效分解复杂问题/议题,从而简化问题/议题的处理;
  3. 通过将问题/议题分解为更细的问题/议题,有助于团队的协作和分工。

逻辑树是我们运用系统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主要工具,接下来的章节中会广泛地应用它。逻辑树与上文介绍的逻辑思维导图在内在的逻辑上有相通之处,不同点在于:

  • 形式上:逻辑思维导图呈现出由中心向四周发散的形状;而逻辑树呈现出由左往右的一棵侧倒的树状。
  • 内容上:逻辑思维导图侧重于激发大脑的发散思考,常用于个人开拓思路以及团队的头脑风暴,是一个刺激思考过程的工具;而逻辑树侧重于基于逻辑的层层分解,常用于个人组织思路、简化问题以及团队工作的分派,是一个更突出思考结果的工具。

逻辑思维导图和逻辑树在进行某些类型思考的时候需要综合运用,以上介绍的思维导图制作工具MindManager、Xmind等也可以用来绘制逻辑树(事实上,就绘制图形的便利性和标准性来看,这两款软件在绘制逻辑树上的表现较绘制思维导图的表现更出色)(见图2.4.4)。

图2.4.4 逻辑树示例图图2.4.4 逻辑树示例图

MECE

MECE(发音为me-see)是“Mutually Exclusive,Collectively Exhaustive”(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同样来自麦肯锡。MECE是麦肯锡顾问在解决问题时非常重要的原则。对复杂的现象分类、归纳时,首先要考虑如何让各种分类不会相互重叠或包含,这就是“相互独立”,也可简称为“不重”。“不重”可以避免分类相互重叠,防止重复分析或工作。而全面地考虑问题,确保所提出的分类是够完整,便是“完全穷尽”,也可简称为“不漏”。“不漏”可以确保没有遗漏任何项目,涵盖问题的每个方面。

只有将问题划分为“不重不漏”的几个部分,才可以在一开始就避免挂一漏万、以偏概全的误區。MECE是在构建或分解逻辑树时必须要满足的法则(见图2.4.5)。

图2.4.5 MECE图2.4.5 MECE

经过上面的工具储备后,我们终于又回到了脑力激荡之旅的第二步——构建框架。为了更有效地显性化分析问题的思维,接下来将从“自下而上提炼框架”和“自上而下寻找框架”两个方面分别介绍构建框架的方法,但你需要先记住在实际应用中,这两种方式交织在一起,并不能完全分开(见图2.4.6)。

图2.4.6 构建框架的两种方法图2.4.6 构建框架的两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