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背景的作用

各种大场面的景物,例如山腰的一个城镇,一群建筑物,一群人,一群牛等等,都能成为而且早已成为优秀照片的主体。如果它们通过一定的形式、影调、线条或某种概念而结为一体,并且能从背景中分离出来,那它们就是很合格的趣味中心。处于次要地位而足以表明所处环境的背景,是必不可少的:有了它,才能显示出主体的优势;否则,趣味中心就失去了它的地位。如果没有足够的背景来衬托主体,那么,就选择一个本来无意突出的部分作为趣味中心,而把其余部分当作背影。

在图二七七中,房子,铁塔和灯塔合在一起构成了趣味中心。它们当中任何一个也没有由于单独突出而吸引观众注意力;因而,全组景物成了一个整体。主体被围绕着它的不显眼的大片空间所突出。虽然这个空间不乏细部层次,也有一定的趣味,但它终究是作为背景而存在的。

图二八〇是用同一张底片剪裁的,周围的空间没有了,从而突出的感觉也就不存在了。现在,灯塔处于画面中心,高度突出,形状醒目,色调鲜明,于是成了趣味中心。

让我们回头看看图二七五。从画面上说,它之所以失败,就在于没有趣味中心。

现在再来看看图二八一。从较远距离上拍的那所房子,由于它的形状、细部影纹和明暗对比而显示了它的重要性。前景中三只小船朝向着它,从每只船上伸出的线条有一种视觉动感,吸引了观众的视线并把它们引向房子的明显部位。一幅照片既有一个明确的主体,又有次要景物来烘托它,这幅照片就必定能紧紧地抓住观众的注意力。

从较近的距离上,有可能把山麓的景物拍得一清二楚。船坞里的楼群(图二八二),一棵对,或者一簇树(图二八三),由于它们姿态动人,又有明暗对比强烈的背景衬托,都能给人很大的视觉快感。

从另一方面说,一群树干形成的节奏也可能把人吸引住。暗调的垂直形状不断重复出现,形成一个线条的节奏。而树干之间的间隔,又形成略微不同的图案。于是在物体和间隔之间建立起一种对位的和谐关系。

凑近一些,仔细观察一个物体,譬如观察一块树皮,一株香蕈,一片苔藓时,人们可能会发现它的形状和质感结合起来十分动人。当一根树技呈线型运动,弯曲盘绕,不断分出细嫩的枒杈和枝条时,它的图案是相当动人的。

在有些地方,人们会发现一个多层石阶或废弃多年的建筑物的遗迹,现在它们上面已是杂草丛生,面貌皆非了。拍下这样诗一般的画面,足以说明大自然是在多么迅速地改变着大地的面貌。

无论远摄还是近摄,对选择趣味中心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要养成一种习惯:去思考,去设法树立一个主体并围绕这个主体创作你的作品。正像先有思想后有语言一样,趣味中心必须在着手拍照之前就确定下来。缺乏思想的语言是空洞的,缺乏思想的照片只能是一个毫无意义的物体的乱七八糟的影像。在视觉形象中和在语言文字中一样,意义含糊会使人不得要领。

必须学会在任何特定的全体景物之中把值得特别宣扬的那个物体突出出来。在一幅肖像作品里,要突出的也许是眼睛、鼻子、嘴巴或头形。我们能够很容易地把发型、鼻梁的阴影、面部轮廓的明亮线条作为特征来处理。一个生动的表情、头颈之间的曲线以及老人皮肤的质感等,所有这些都值得作为趣味中心加以考虑。一幅人像作品能把人物最生动的表情特征集中表现出来,这比大量文字描写更能揭示他对人生的态度。

可以充当照片趣味中心的题材是无限的,这话已成老生常谈。但这句老生常谈却是千真万确的。一旦在你的心目中有了一个明确的思想,你就能找到方法把它表达出来,即使在有些被摄物从相对体积来说不利于充当趣味中心的时候,你也能设法达到目的。在图二八六中,正在钉到板上的钉子虽然是照片中最小的物体,但毫无疑问它是趣味中心。所有其它东西,不是处于从属地位,就是帮助注意力引向那个钉子。技术人员的头、拿着钉子的手臂以及握在一起的大拇指和食指,甚至另一只手和锤子,都指向那根钉子,但它们并未分散人们的注意力,而是向人们指出这个趣味中心正被用来设计曲线上定位。一个特别有利的因素是钉子的明亮的影调,衬在手指和阴影构成的暗调背景上显得很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