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轮廓线或边线

线条还有一种表现形式,它涉及形状或形体的有连续性的外缘,这种表现形式和前面所讨论的那些相比,不那样明显。

人们对形体的感觉不只通过视觉,还通过触觉。往往,由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感觉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多重含义,从而大大影响了照片的表现力。要解决这类问题并不容易,不少优秀的摄影人员曾为此而感到棘手。

譬如,看见菠萝,哪怕还没有碰到它,也会使人想起手指触及菠萝的那种感觉。这不仅是由于菠萝质地多刺,而且是由于从大量菠萝所形成的知觉作用唤起的。

一只苹果和一只梨可能质感相同,但它们的“形体感觉”显然不同。我们的目光和手指会禁不住协同一致地去探索形体的外缘,欣赏它的轮廓的走向。

如果照明把整个形体和其它形体或背景截然分开了,我们就会强烈地意识到沿物体边缘有着明显的分界线。这连贯的、轮廓鲜明的分界线给人以一种十分确切的感觉;它的边线就摆在那里,不但看得见,甚至用手指顺着它去摸的话,也似乎能摸得着。尽管也有立体感、明暗差异和阴影,但它们却无法压过这条明显的边线。可是,突出边线会使整个效果趋于平板,只有不单独突出某一个线条时,整个线条结构才能显示出来。边线本身往往很富美感,当然,这首先得要主体的轮廓美才行。

这一原则的逆定理有助于阐明它的含义。当照明条件突出了一个物体的立体感,同时光斑和阴影又增强了它的深度感时,我们对它周围界限的感觉就削弱了;边缘的连续感觉也消失了。我们所见到的边缘变得忽明忽暗,时隐时现了。这与自然界中昆虫和其它动物用保护性斑纹来遮掩自身的轮廓有很相似的效果。

下面的投影凸起的字母很引人注目,因为它具有立体感。这些看来似乎是凸起的字母中被省略去的笔划,由想象力给补齐了。想象力还使我们感觉到,和每个暗边相对的那一面都是处在高光之下。

把这个方法应用到摄影上,我们通过控制光线使主体和背景的影调相似,便能获得许多奇特的效果。调整光线,给主体的一侧打上一道窄光,也可以获得类似的立体效果。

这一方法本身并不特别重要。然而,这道窄光所造成的有起伏的线条,却表现了物体的边缘和立体感。而正是这个线条的特性,使这幅照片具有艺术情趣。

通过控制照明,勾画出一道暗线条,效果也同样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