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节奏的介绍

虽然我们每个人对于什么是条理性的看法有所不同,但我们都自然而然地、心甘情愿地接受了它的结果:秩序。人生大部分时间是用于安排切身环境,使用各种工具以及进行各种活动。我们从事这些活动的目的,不仅为了提高成效,而且为了从那些有规律有组织的生活方式中求得愉快和满足。

除了切身环境以外,我们还从大自然或人类自己巧妙安排的生息条件中得到快乐。从生的灌木,茂密的树林除了吸引生物学家以外,没有其它诱人之处。但是,当我们置身于牧场,看到眼前风吹草舞,周围山峦起伏,我们都会心旷神怡。蜿蜒的田垄,美丽的公园,宜人的城镇都能使人赏心悦目。

如果我们对生活的某一方面难以驾驭,就会产生不稳定感。对此,大多数人都会感到不快,都要设法避免。所以他们都尽力追求一种自己能够控制的安定而有秩序的生活。正因为艺术家感到了这种心理上的需要,他总是有意识地赋予他的作品以条理感与和谐感,因为它们能满足人们在这方面的要求。

当自然的或人为的混乱发生的时候,一个不太敏感的人只是在内心里承受了这种不愉快,继续生活下去。他既没有能力也无意于探求究竟,特别当他能找到现成的有秩序的去处可以满足他的心理需要的时候,他也就随遇而安了。

而对于艺术家来说,他却必须在无秩序之中寻求秩序,在一片混乱之中看出生活某一侧面的反映;反映出来的东西可能是讨厌的,使人不愉快,甚至可能难登大雅之堂的。他能抛开世俗的见解,发现被忽视了的美。他应该探索不同于前人的观点,避免那种只有门外汉才感兴趣的老一套的手法。

面对着形状,色彩,质感各自不同的大量拍摄对象,摄影家的脑子里总是不断地盘算着怎样从杂乱无章之中理出和谐的因素来,这就是丑中之美;而这里所谓的美就是条理感。在混乱之中,特别当主题或景物本身缺乏固有美的时候,这种条理感是很难发现的。

把画面各个部分组织起来,也是构图的实质所在;只有这样,被摄事物和你的既定思想才能得到成功的表达。补充景物可以出现在画面上,但它们只能处于次要地位。

在前一章,我们曾经讲过怎样通过有效地利用差异而求得秩序。相反的事物,由于它们截然不同而被突出,使人不至于忽略它们。观众也会因此而比较容易地看到摄影家想让人们看到的东西。恰当地安排对立的事物,就能创造出由于矛盾着的因素构成的均衡而稳定的统一体。垂直的物体和水平的物体联系起来观看最有意义。黑暗这个概念是只有和光明联系起来才能理解。巨大所包含的尺寸是和某个渺小物体相对而言的。

题材中对立因素的数量和对立的强烈程度决定着它们被强调的程度。如果一张照片的每个部分包含的对立面太多,就会造成混乱不堪的局面。但是,如果一个题材适合于表现混乱,而混乱正是摄影家想要表达的气氛,那么,就最大限度地利用差异和对立吧!